当前位置: 首页 教育教学 正文

ok138cn太阳集团2018-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要点

时间:2018-08-27 00:00

  

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和《2018年教学工作要点》,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要点。

一、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

1.继续完善项目建设方案。按省教育厅要求,继续完善专业群建设、教师队伍建设、治理能力建设、服务能力建设等重点建设内容,优化建设目标和任务,明确标志性预期成果。

2.推进项目内涵建设。按照学校高水平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要求,根据建设项目任务安排,明确各级工作职责,细化任务分工,层层落实责任,完成年度建设目标,做好年度项目建设总结。

二、推进成果导向2.0实施

3.落实OBE2.0建设任务。根据OBE2.0中明确的 27个要点以及分解的58个工作任务和15个项目,组建项目核心团队,进行核心开发、试点试验、示范引领,保证建设难点得到突破,建设重点得到落实。

4.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。开发龙职特色成果导向教材,编写首批试点教材。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力度,开发精品共享开放课、成果导向教学资源、立体化教材资源等,满足教与学需要;打造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,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,满足双高建设需要。

5.全面启动“OBE教与学平台”。在平台一期试点专业上线基础上,拓展全校各专业启动“OBE教与学平台”和微助教系统应用,加快平台二期的开发工作,创设有利于实现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条件。

6.完善课程配套制度。分步落实六步合一学习守护机制、 五师统合陪伴守护机制、 四期一体职涯指导机制、 三级预警补救教学机制的“6543”学生成长支持配套系统。以9个专业为试点, 探索学分制教学改革,试行符合学校发展现状的弹性学制,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。

7. 改造教室结构。根据成果导向教与学需要,分析现有教学条件,改造不少于20间多媒体教室,构建主动学习型教室、研讨型教室等多样教室构建形式,满足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和课堂形态多样化的需要。

三、强化专业内涵建设

8.推进专业国际认证。数控技术、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专业按照IEET认证规范和成果导向课程改革实施过程,细致梳理佐证材料,精心组织多方会谈,高质量完成学校简报、认证专业简报等认证材料,迎接专家到校认证。启动电气自动化技术、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两个专业2019年度IEET认证工作。

9.进一步完善专业结构。紧密对接我省先进制造业、优质高效畜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,进一步完善“强工、稳农、兴商”的专业结构。建立学校专业内涵建设评估机制,确定2019年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。

10.推进高水平专业建设。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、会计和畜牧兽医三个省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建设专业为引领,按照绩效目标,落实2018年各项建设任务。推进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国家专业示范点建设,建设国家一流品牌专业。

11.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机械制造与自动化、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两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,针对教育部专家现场调研检查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,积极改进,不断完善试点工作,并做好2018年新增12个现代学徒制班的教学安排。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、大师工作室等项目的建设。

四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

12.抓严抓实师德师风建设。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,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教研室活动的重要内容,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。加强外聘教师管理,修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,强化过程监管,保障学生权益。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认证和双师型教师认定,制定双师星级成长评价标准,评定星级双师。

13.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培训。清晰界定“职业教育家型教师”的内涵与特质,制定“未来职业教育家”选拔标准和培养方案,实施“未来职业教育家培训计划”,系统学习教育理论与职业教育理论,培育职业教育家精神。强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职能,逐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指导师队伍。

14. 分步开展“四说四赛”。明确新一轮说专业、说课程、说单元、说评量竞赛活动的目的和意义,制定“四说四赛”教学竞赛方案,开展“说专业”竞赛。邀请省内或东北区域高职院校开展“区域教师专业技能比赛”,研议比赛内容,制定比赛方案。

五、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

15. 强化科研管理。启动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,重点培育学校核心教学成果,提高获奖层次和数量。面向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服务需求,立项 2019年度应用技术课题研究项目,明确课题成果转化要求,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。

16.推进校企合作。在巩固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,拓展增加与9家大中型企业的校企合作,增加企业订单班和冠名班9个。加强省畜牧兽医、装备制造2个职教集团组织机构建设,推进我校专业群与职教集团一体化建设,筹备集团换届工作。

六、深入推进教学质量诊改试点

17.完成诊改阶段性目标。按照学校教学质量诊改工作整体安排,完善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,完成学校、专业、课程、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质量保证制度建设。明晰目标链和标准链,梳理诊断点和影响因素,开展自主诊改,进一步完善诊改各项材料。

18.做好诊改试点校验收准备工作。根据教育部诊改委关于诊改试点的整体安排,2018年末我校可以根据建设情况申请诊改试点验收。加快校本数据及信息平台建设速度,做好各项工作准备,争取早日验收通过。

七、强化教学规范化管理

19.继续开展督导检查评估。完善教学检查制度,加大教学检查力度,修订《听课管理办法》、《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》及《成果导向课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》,开展校院两级集体听评课“A级教师开放课活动。

20.加强实习实训管理。加强实训室管理制度建设,合理配置实训室管理人员,建设实训室信息化管理系统,提升实习实训管理水平。认真落实学生顶岗实习保险投保工作,强化顶岗实习管理,切实发挥顶岗实习在学生实训和促进就业中的作用。

八、开展其他教学工作

21.探索推进国际交流合作。加强与俄罗斯职业教育联合办学,参加俄方院校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。积极投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探索招收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留学生,推进职业教育“走出去”。

22. 推进素质通识教育改革。继续深化通识课程成果导向教学改革,开展通识选修课程项目建设,促进通识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、科学性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探索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“四心”的有效途径,以思政课教材全面改版为契机,重构思政课,整合教学内容,创新学生活动,优化评量方式,提高教学实效。

23.强化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。定期举办“中国知网”和“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”应用培训讲座,提升全校师生信息检索技术的能力和水平。开展“移动图书馆”建设,举办移动图书馆功能及使用方法培训,促进移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。

  附件下载:
Baidu
sogou